最新最全!农村宅基地24问

      你对农村宅基地了解多少?一些基础知识都懂吗?关于农村宅基地那些大大小小的事,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4问!包含各种常识!

      1. 农村宅基地概念及分配方式是什么?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基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无需交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取得,具有福利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一般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村民个人财产,可以依法继承。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民法典》第36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2.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需要哪些条件?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年满20周岁的本村村民,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设新房分户缺少宅基地的(包括男方到女方落户的);

      (2)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或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等原因需要搬迁的;

      (3)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4)城镇居民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农村确无住宅的;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民法典》第364条规定: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

      3. 农村村民有下列哪些情况申请宅基地不予批准?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况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1)年龄未满20周岁的;

      (2)原有宅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规定标准或者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3)本村村民将原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为经营场所的;

      (4)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

      4. 宅基地如何申请、报批、登记发证?


      具备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村村民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申请使用宅基地修建住宅的,应先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本人携带相关材料到所在的乡(镇)、办事处国土资源所申请确权登记发证。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民法典》第365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5. 农村村民建新房宅基地面积的审批标准是什么?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建新房宅基地面积审批标准为:(一)城市郊区及乡(镇)所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66平方米;(二)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村庄建在盐碱地、荒滩地上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4平方米;人均占有耕地666平方米以下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可低于前款规定限额。

      6. 农村宅基地是否能继承?


      农村宅基地不能单独继承。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使用权属于村内房屋所有权人,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所以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

 

      需特别指出的是,继承后房屋灭失的,不能进行重建或者以其他方式继续使用这块宅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法定程序收回其宅基地使用权另行安排。符合一户一宅的村民除外。